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
白云深处访道医:寻访唐老道故居记

41 0
一、云山初谒:隐于海拔620米的修行净土

微信图片_20250712162457.jpg
仲夏清晨,应朋友邀请,一同驱车驻马店泌阳县白云山。沿着盘山公路迂回而上,至六棵松东侧山坳,一座青瓦灰墙的四合院依山而立——这便是唐老道故居。故居海拔620米,背靠苍翠峰峦,门前古松如盖,山风过处松涛阵阵,仿佛低语着主人跨越世纪的传奇。
微信图片_20250712162710.jpg
推开斑驳木门,院落中央矗立着一尊铜像:老道盘膝而坐,左手托药葫芦,右手持《医道还元》经卷,膝前置一柄古剑。这是2021年弟子们按他101岁画像铸造的真身像,凝练其“悬壶济世、武道双修” 的一生。

二、丹炉余温:从清军逃兵到济世道医
故居陈列室的一张泛黄照片,揭开唐道成(1869-1983)的跌宕人生:
01.jpg
少年从戎:15岁因贫入伍清军,亲历甲午海战、朝鲜大同江保卫战,因伤返乡后看透朝廷腐朽,于1895年逃离军营;

问道名山:辗转武当山拜龙门派王信堂为师,得法名“崇亮”;又赴峨眉山习得膏药秘方,1908年落脚白云山,在此隐居49载15;

创药济民:利用山中桔梗、苍术等草药,研制出妇科圣药“百草膏”(治气血双亏)和“虎骨追风酒”(疗风湿瘫痪)。药酒配方载于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:虎骨、当归、杜仲等13味药材浸酒十日,专攻风寒湿痹。当地民谚“百草膏入肚,百病全无”至今流传。

三、乱世丹心:红布条与抗日药箱

微信图片_20250712162929.jpg
抗战时期,唐道成多次冒险为游击队送药。一次日军搜山,他将药箱藏于树洞,自己引开追兵。如今,百姓系红布以求健康,亦是对他“爱国道人”风骨的缅怀。
1958年,他携毕生积蓄1200元下山,助县药材场购耕牛、建围墙,指导青年批量生产百草膏,年创收1.74万元——这在当时堪称巨资。

四、百岁之谜:勤、节、静、乐的四字真言

微信图片_20250712163336.jpg

唐道成以115岁高龄羽化,其长寿秘诀被弟子概括为四字:
勤:自种菜粮,拒人帮佣,以劳作强筋骨;
节:一日两餐(上午9时、下午4时),终生素食,尤爱面条锅盔;
静:晨5时练武当拳,晚7时闭门谢客,雷打不动;
乐:常玩笑“买糖”谐音梗:“给孩子们分点‘我’(糖)吃吧!”

五、薪火永续:从市级文保到道医传承
微信图片_20250712163012.jpg

2009年,破败的故居经政府修缮重焕新生,2014年跻身驻马店市文物保护单位。如今,故居展示着唐道成遗留的丹经、药碾,而更珍贵的遗产——中和派丹法、百草膏秘方,已由弟子周高仙等传承至各地。

离院前,我驻足于1980年摄影家魏德忠的经典之作:114岁的唐老道笑坐石上,一群红领巾围簇身旁。照片中的小女孩刘宏,如今已是52岁教师。她说:“他教我们采药,说草木有情,医者仁心。”

归途沉思:这座深山小院,不仅是道医精神的容器,更照见乱世中一个人如何以丹心药香,在烽烟与寂山中铸就“寿世保元”的丰碑。正如铜像基座所刻:“悬葫济苍生,墨道守元真”——此中境界,跨越百年仍灼灼生辉。


评论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投诉/建议联系

463000668@qq.com
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复制和建立镜像,
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
  • 关注公众号
驿城网 | 463000.com 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 Powered by Discuz! W1.5 Licensed 豫ICP备2025127269号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